商標作為與“三農”聯系最為密切的知識產權,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推動精準扶貧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新時代,新氣象。近日,記者深入寧夏回族自治區采訪,聽到了很多關于運用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的精彩故事,看到了當地群眾利用地理標志商標擺脫貧困走上幸福之路的一幕幕動人場景。
散發著醇香的“紫色名片”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寧夏成為國內外首屈一指的優質釀酒葡萄產地。2002年,寧夏賀蘭山東麓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總面積20萬公頃。2014年,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地理證明商標成功注冊。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寧夏舉全區之力發展葡萄酒產業,先后有40多家酒莊的300余款葡萄酒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獲得獎項,葡萄酒因此成為寧夏獨具特色的“紫色名片”。如今,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全自治區助力精準扶貧的支柱產業。
“相對于其他產業,葡萄酒產業鏈內容更為豐富,有100多個環節,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也更多。酒莊發展到哪兒,就能帶動哪個區域的老百姓脫貧?!睂幭幕刈遄灾螀^葡萄酒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徐軍表示,“除了加工、種植、銷售等環節,當地群眾還可以到酒莊做導游、從事酒莊餐飲等服務行業。”
位于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移民集中區的立蘭酒莊占地1600畝,與移民村原隆村僅一渠之隔。原隆村是從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地區搬遷來的。每年立蘭酒莊的用工需求約3萬人次,其工人大多來自原隆村。34歲的回族村民海富貴6年前從西海固搬到原隆村,在立蘭酒莊擔任機械員,每個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資。他的妻子在酒莊餐廳工作。家里的3畝土地流轉給酒莊,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
25歲的大學畢業生馬成云同樣是從西海固搬遷過來的。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家鄉,在酒莊從事管理工作,每月工資6000多元。馬成云對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有自己的思考,對職業生涯也有著明確的規劃。他笑著對記者說:“葡萄酒產業的發展讓我對全家人過上小康生活充滿信心!”
據統計,目前寧夏全區葡萄年產量達到13萬噸,可釀酒1.2億瓶,直接帶動當地5700戶、2.5萬貧困人口就業。葡萄酒產業為移民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工資性收入近9億元、人均3140元,占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8%,成為寧夏農民就業增收的主導產業。
享譽國內外的鹽池灘羊
鹽池縣素有“中國灘羊之鄉”的稱謂。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灘羊獨特的品質。鹽池灘羊肉質細嫩、無膻味、味道鮮美、脂肪分布均勻,是國內外肉羊中的極品。2005年,鹽池灘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
“我們建立了‘企業+基地+農戶’的龍頭帶動型、‘合作社+協會+農戶’的協會拉動型、‘支部+黨員+農戶’的支部推動型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丙}池縣副縣長徐情根介紹。近年來,該縣堅持把灘羊產業作為全縣農業富民產業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依托地理標志商標,培育壯大特色品牌,帶動特色產業發展,有效推動精準扶貧。
強奮林是鹽池奮林農畜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該公司建立了灘羊養殖基地。強奮林與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根據幫扶協議,每戶貧困戶每拿出100元入股可領養一只灘羊,3年后退回本金還能收入360元。
“我們重點培育壯大產業扶貧龍頭企業,集中打造特色產業種養基地,組建了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公司,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產業協會,實行統一商標使用管理和價格指導。”徐情根說。近年來,該縣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強灘羊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制定了灘羊全產業鏈技術標準;建立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現灘羊從養殖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將灘羊產業和電商物流、文化旅游產業有機結合,在延鏈增值上下功夫,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寧鑫生態牧場負責人馮歡告訴記者:“鹽池灘羊肉價格從2004年的每公斤14元至16元增長到2016年的每公斤50元至52元,增長了兩倍多?!睋私?,全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從2004年的1567元提高到2016年的8532元。
目前,全縣共培育涉農龍頭企業33家,發展灘羊專業示范村30個,建立灘羊農民專業合作社273個,建成標準化灘羊養殖園區326個,研發灘羊系列產品48種,實現年銷售額5.6億元。2016年全縣農業戶數4.3萬戶,灘羊養殖戶8500戶,從業人員6.2萬人。灘羊產業實現了貧困村全覆蓋,輻射帶動了95%的貧困戶,以灘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優勢產業對群眾增收貢獻率達到80%。
2016年,鹽池灘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品牌價值達到67.28億元。2017年,養殖鹽池灘羊入選商標富農和運用地理標志品牌精準扶貧典型案例。去年9月,鹽池灘羊肉作為寧夏唯一供應食材走上G20杭州峰會的餐桌。今年9月,鹽池灘羊肉再次被安排到金磚五國會議的餐桌。
信息來源:中國工商報 (記者 栗世民)